top of page

100天學習,Day 41~50 (5/10)


DAY 41

在負面情緒中,我們無法與伴侶做有效的溝通。 有負面情緒的溝通,很難得到想要的結果,彼此的關係也不會因為發生的事件提昇,只會停在原地,或更有距離。

在有負面情緒時,我們很容易處於受害者角度、要對方為事件付出代價、看不清真正發生什麼事、不清楚想要的結果是什麼...,這種情況下的談話對兩人的關係完全沒有幫助。

我們因為愛而在一段關係裡面,既然因為愛,就要將兩人的成長與提昇擺在第一位,而不是拉扯與牽制彼此、要對方為做出的事付出代價、或要對方為自己的情緒負責。

若我們覺得對方做出傷害我們的事,要他為此付出代價,還不如結束這段關係。親密的關係不會來自於要對方付出代價。

感情的親密與成長,不是「我要你也嚐嚐我痛苦的感覺」。 感情的親密與成長,是「這件事讓我感到不好受,但我相信因為我們對彼此的愛,可以從中創造雙贏的局面,得到最好的結果」。這個樣子的關係才是成熟健康的。

我們以為「我受了傷,我也要你有同樣感受」,自己的感受才會好一點,傷痕才會撫平,但這都只會破壞關係,讓關係停滯,彼此的距離也更遙遠。

當發生了事情,負面情緒出來,先處理自己的情緒,清楚知道自己在這次事件要的結果是什麼,不當受害者,不用責備對方的立場去溝通,而是在這次事件,我們如何創造雙贏的結果,這樣的溝通才是愛的溝通!

ღ愛,是要創造出雙贏的局面,而不是鬧得兩敗俱傷。

DAY 42

當我們不滿意生活中的某些狀況,我們會產生新的渴望希望做出改變,但在轉變的過程中因為擔憂、害怕和懷疑自己,一直回頭看不滿的現況,而不是專注在新的方向,這種想要又覺得無法得到的矛盾感,延緩了達到的時間,甚至讓渴望逐漸消失,變得失望、喪氣、無奈或徬徨。

內心的矛盾會讓行動變得困難,因為我們是往兩個方向望去,一邊是新的渴望,一邊是擔憂、懷疑、不確定是否可以達到。

所以在產生新的渴望時,提醒自己將注意力放在想要創造的事物上,內心看法ㄧ致,不止是清楚的知道渴望,也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並做得到,才能在創造過程中有美好的感受,行動也是受到啟發,輕鬆自然。

DAY 43

所有的事情,宇宙自有祂的安排,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當下可以理解,必需等到事情結束或過了一段時間,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。 我們只要知道並相信,所有發生的事都是為了我們或他人的最高益處,不管事情是好、壞我們都願意從感謝和受祝福的角度看,也知道只有在那樣的角度,答案與解決的方法才會很快出現。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,都是在支持我們,為了我們發生。 為了幫助我們成長、擴展、成為有力量與智慧的自己,成為真實的自己。

DAY 44

關係間的問題都有解決的方法。 但在吵架或爭執時,很難得到共識、找到解決方法或答案。

答案的頻率與問題的頻率很不一樣的。

我們很難在憤怒、難過、挫折、傷心和抗拒中找到共識或答案。 只有在愛、平靜、接受、理解中,智慧才會出現。

DAY 45

人生的迷惘來自於我們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,所以無法往目標前進。 當我們沒有明確的方向,很容易像無頭蒼蠅到處亂飛,最後搞得精疲力盡。

大部分的人都很清楚自己不要或不喜歡什麼,但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不代表就知道要什麼。

我們常常抱怨不喜歡這個、不滿意那個、或不想要某些狀況,講完後也就此打住,並沒有往下探討,「看到這些不想要的狀況中,我學習到我要的是...」。

若我們沒有從不想要的狀況中看到自己要的是什麼,也就無法從中突破。

目前在你生活中的挑戰是什麼?什麼狀況是你不想要的? 在工作、家庭、關係、健康...你不滿意的是什麼? 從不想要的狀況中,你看到了你的渴望嗎?

DAY 46

當我們了解生命就是一段「不會滿足」的路,因為生命不斷地在擴張,我們一路上都在學習與成長,所遭遇的事,也會不斷產生新的渴望。 當我們認清這是一段「不會滿足」的路,才能了解如何感到滿足。

因為外在的一切是「不會滿足」的,所以此刻就可以選擇內在的滿足。

人生一直會有下一個目標、下一個任務要完成,但對自己、對生活周遭是感到滿意,也就是在「不會滿足」的生命中,我們的核心是滿足的。

ღ不滿足中的滿足。

DAY 47

在心靈療癒這條路已經好幾年,也觀察到我們很多傷痛的源頭都是來自於與父母的關係。

父母愛小孩是不容置疑的,但父母本身也帶著他們內心的傷痛和限制性的想法在教養小孩,所以造成很多關係中的控制、衝突、與不滿。 親子關係是所有關係中最複雜的。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、記憶和想法就像洋蔥般地層層包圍住我們的心,所以父母與孩子很少有真誠的互動。

上週末上了一個關於潛意識的課程,課堂中有一位母親有ADHD的小孩, 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對孩子深切的愛與微微的擔憂,她希望透過潛意識信念來幫助孩子。 當老師與母親在談論著可以用什麼信念來幫助孩子,另一位年輕女孩發言,她說她曾是ADHD的孩子,吃了10年的藥,在她講的一段話中,讓我的心揪了一下是當她哭喊著『我多麽希望我的父母認為我是正常的小孩!』就是這句話讓我感到難過。

父母是愛孩子的,但他們迫切希望孩子好的心也許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。 先不要說有『疾病』的孩子。 一般來說,父母很容易看到孩子的缺失或要改進的地方,這些缺失,也就像是『疾病』,我們要糾正,要改進,孩子才會變得更好,但很可能因此而賠上親子關係,這值得嗎?

我們認為不糾正,他們會變壞。 但其實最重要的不是糾正,最重要的是從小全然的陪伴、如何看待他、是不是能接受真實的他,最後才是教導的方法。

前一陣子我到一個鹽酥雞攤買東西,那邊站著一個大約4、5歲的小女孩,看她站在那邊很無聊,我看看周遭,有一個婦人與另一個人大聲的聊天著,也許那是她的媽媽或奶奶吧! 小女孩一直看著我,於是我蹲下來與她聊天。 我看著她的雙眼,那一刻我覺得她很需要陪伴。 非常巧的是,剛好攤販的瓦斯出問題,需要20分鐘,於是我就在那陪著小女孩聊天。 小孩很真實也很單純,他們只要愛、支持、與陪伴。在他們越小時,能給他們全然的注意力,長大的問題也越少。全然的注意力,就是在陪伴時,我們與他在當下,不是在頭腦中,想著要做的事情,想著要糾正他的地方,或內擔憂煩躁,而是能完全接受他,帶著愛看著他,不阻止,不說No。

那一天,我給了小女孩我全然的注意力,聽著她說話,看著她純淨的靈魂,感謝她給我的經驗,那是美好的片刻。 我不是小女孩的父母,如果今天是她父母給予那樣的注意力,她一定很滿足。

孩子需要的,是父母能『超越現實』,看到美好的他們而不是眼前『有問題』,『需要調整』的他們。像大自然一樣,每個孩子也有他們自己身心靈成長的節律,他們要的,不是父母強制雕塑,而是可以真正看見他們,在『可以看到』這個孩子時,引導這個孩子的智慧與方法才會出現,而那樣的方法是會讓親子關係親密、充滿愛。

但我想父母要做到這樣,要先從自己身上經歷過,知道如何看到美好的自己,愛與接納自己,才知道如何將這份愛與接納延伸到孩童身上呢!

DAY 48

為了你自己活,而不是別人。

你希望別人如何愛你,先那樣愛自己。 你希望別人如何支持你,先那樣支持自己。 你希望別人如何照顧你,先那樣照顧自己。 你希望別人如何認同你,先那樣認同自己。

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,都先為自己做,為自己活,如此才會真正感到滿足。 也只有在好好的對待自己後,才有足夠的能量和喜悅的心情去照顧身邊的人,那時的付出是發自內心,不求回報!

DAY 49

在關係中,信任不止是信任他這個人,信任也代表我們相信這段關係發展的過程,相信這段關係都是為了彼此最高的益處在成長著。

但在信任對方前,要先能信任自己,信任生命中的安排,知道我們遇到的人,都是反射出我們內在的渴望或恐懼,藉由對方讓我們看到自己身上的課題,幫助我們釋放恐懼傷痛並提升。

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,遇到關係中的衝突、困境、低潮,瞭解這是一個機會改變自己,而不是責怪對方或想改變他。 這份對自己的信任,也只會讓我們遇到值得愛與信任的人。

DAY 50

我們的快樂或不快樂不是來自於擁有什麼或沒有什麼。 不是因為外在的物質。

我們的快樂或不快樂是來自注意力的焦點。 我們內在的想法。

我們的不快樂不是因為我們少了什麼,而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我們少了什麼,而不是擁有什麼。

我們可以觀察,當感覺到不快樂時,注意力ㄧ定是放在負面人事物上。 如果注意力在正面人事物上,是會感到滿足平靜的。

我們的注意力只會引來更多相關頻率的事,這就是創造自己的「現實情況」。

ღ 每天觀察你的注意力在哪,你為自己創造了什麼樣的「現實情況」。

記得幫我分享轉發喔!感謝你!

Коментарі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