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聖陰性能量的育兒陪伴是什麼?
- Grace Ko
- May 26
- 4 min read

這一陣子,我每天都在調整自己關於舊世界的思維模式。在個人生活中,我能夠很快地轉換、釋放,但我發現真正需要覺知的地方,是我與Elora的相處。
我發現,很多來自舊世界的育兒信念,其實早已根深蒂固地在我的系統裡。
所以我在很多時候,要拉開自己、停一下,問自己:我選擇如何陪伴 Elora?
舊世界的育兒方式,是陽性能量的模式,它的核心是:目標、行動、結果。
我們被教導要「教好孩子」、要「調整孩子的行為」,好讓他們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」。
這樣的方式的確是快速的,當我們下命令、給指令、強化某個行為,孩子的行為往往會在當下就改變。但這種改變背後的代價可能是:
孩子可能會慢慢失去自己的內在主權,
為了被接納而選擇順從,
為了避免衝突而學會討好,
甚至為了生存而切斷感受、壓抑聲音。
最後,也許他們變成了一個乖小孩,卻不一定能聽到內心真實的聲音,活出靈魂的渴望。
神聖陰性能量的育兒,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狀態。
在這裡,育兒不是一套技巧,而是與孩子頻率的共振。
父母不再是發號施令的人,而是穩定頻率空間,活出當下生命狀態的人。
我不專注於糾正孩子的行為,而是將覺知放在孩子此刻的頻率上。我要調整的,不是她,而是我自己此刻的震動:
「我現在的頻率,是 Elora 的『內在指引』會想要共振的嗎?」
「我創造的空間,是她感到安全、真實、可以放下的地方嗎?」
神聖陰性能量的育兒,是打開自己,尊重彼此,與孩子共同創造,不是「我說什麽她才改變」;孩子的調整,不是來自我們的命令與指令,「而是我活出什麼狀態,她的內在主權會引導她與我共振。」
她感覺到了我的能量場,知道這是可以信任的,然後她自己會慢慢去調整:是她的內在與我的頻率共振的結果。
餐桌是一個Elora很喜歡爬上去的地方。
我曾經會跟她說,「要下來喔,餐桌是我們吃飯的地方。」
但我的出發點是,她這樣的行為不對,我要教導她不行這樣。
有時我也會無意識,自動反應說:「你不行爬到桌子上,要下來!」
(這些方式沒有對錯,只有它是不是你內心舒服的方式。而這些都不是我內心最舒服的方式)
在神聖陰性能量的育兒陪伴中,是看到孩子的行為,不先認為需要矯正,而是認出行為後面的頻率是什麼。
因為很多我們認為「孩子行為不對」的時刻,是孩子內在的一股能量想要展現、釋放、探索,只是他用的方法剛好碰上了我們世界裡被定義為「不可以」的規範,所以產生了衝突。
就像 Elora 爬上桌子,在大人的眼中,那是「不對的事」。
但剛開始在她的世界裡,那不是挑戰、不是不守規矩,而是她的身體裡有一股能量,想要移動、想要高高地看世界、想要探索空間。但一但她被制止,她往後的爬上桌子,就會加上帶著想要挑戰權威,探索自己的力量了。
所以不是先看「這個行為對不對」,不是壓下行為、糾正反應,而是問:「這個能量,我要怎麼引導它?我要怎麼創造一個空間,讓這個能量有機會轉化,而不是與產生衝突?」
她最近再次爬到桌上,我開始內心想的是:
「我喜愛我的桌子是整齊的,這是我對自己和空間的一個愛護。」,
「Elora有能量想要釋放,如果不是用這種方式表達,我有沒有什麼其他方式讓它流動?」
於是我跟她說:「媽媽很喜歡這張桌子,這是我放食物的地方,我喜歡他整齊漂亮的樣子。
我們來爬樓梯好不好?桌子是吃飯的地方,我們一起好好愛護它。」
我開始學習讓她知道:媽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和空間品質,妳有妳想要展現的能量,我們可以一起尊重彼此,共創一個大家都舒服的方式。
我的「規範」,不是為了控制她,而是來自我對生活和空間品質的選擇;
餐桌不是一條規矩,而是我們能共同守護的一種生活感;
孩子不是來挑戰權威,而是來探索:「我的力量能不能被看見?我身邊的人會不會愛與接受我?」。
在這樣的引導中,孩子學到的不是「乖」或「不乖」,而是:「我可以有想法、有身體、有力量,但我也可以用一個尊重空間的方式,來展現真實的自己。」
這條路真的比較慢,因為當我改變時,孩子不會立刻跟上。她也在觀察,也在試探,也在問:「這是真的嗎?你真的穩了嗎?這是你持續的震動嗎?」
這是一條需要累積、穩定、持續愛的震動所共創的歷程。
這樣的育兒方式,需要我放慢腳步、打開覺知、穩定頻率,她才與我共振。它不像傳統育兒那樣「有效率」,但它給了我內在真正想要的感覺:一種穩定、深沉、與自由。
我要的不是一個聽話的孩子,而是能夠活出靈魂頻率的孩子;不是被調整行為,而是一個在愛裡展現真實的靈魂。當我用這樣的方式陪伴她、支持她,我發現,我也更靠近真實的自己。
歡迎免費下載:【神聖密碼:母性能量】指引手冊,發現妳育兒的天賦與優點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