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你想生活在哪一個現實中?(PART 2)
有時我會覺得當我寫文章,就像是對宇宙的一種宣告。 而如果這個「宣告」還有可以打開視角的地方,宇宙就會像一面鏡子,幫助我看見更深。 昨天我發的文章,就發生這樣的事。( 按此閲讀PART 1 ) 昨天我的文章寫著:「不論外在發生什麼事,我的內心都是平靜與放鬆的。」,結果在發文後...


你想生活在哪一個現實中?(Part 1)
「我可以選擇生活在我想要的現實中」,這是我此刻生活的核心信念。 這個「現實」並不是外在發生了什麼,而是我選擇進入的「現實頻率」,也就是我內心的狀態。 而最近,我選擇的狀態是:「不論外在發生什麼事,我的內心都是平靜、放鬆的。」,一個讓我保有內在的敞開、柔軟,不急、不慌的狀態。...


在照顧孩子時,你真的需要打起精神嗎?
前幾天Elora 半夜沒有睡好,我自然也沒怎麼睡。 隔天送Elora上學後,行程滿滿,事情一件接著一件,很快就到了下午要去接 Elora 了。 當我準備出門的時,整個人感到疲憊,突然很想睡,我立刻自己說: 「不行,要去接 Elora了!等一下還要陪她,要打起精神!」...


神聖陰性能量的育兒陪伴是什麼?
這一陣子,我每天都在調整自己關於舊世界的思維模式。在個人生活中,我能夠很快地轉換、釋放,但我發現真正需要覺知的地方,是我與Elora的相處。 我發現,很多來自舊世界的育兒信念,其實早已根深蒂固地在我的系統裡。 所以我在很多時候,要拉開自己、停一下,問自己:我選擇如何陪伴...
![身為母親最難的課題之一 [ PART 2 ]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fdf02c_da2f1b4c5abd4165872f24134b4e4438~mv2.jpg/v1/fill/w_444,h_250,fp_0.50_0.50,q_30,blur_30,enc_avif,quality_auto/fdf02c_da2f1b4c5abd4165872f24134b4e4438~mv2.webp)
![身為母親最難的課題之一 [ PART 2 ]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fdf02c_da2f1b4c5abd4165872f24134b4e4438~mv2.jpg/v1/fill/w_670,h_377,fp_0.50_0.50,q_90,enc_avif,quality_auto/fdf02c_da2f1b4c5abd4165872f24134b4e4438~mv2.webp)
身為母親最難的課題之一 [ PART 2 ]
「不要跟陌生人說話。」 「不要隨便上別人的車。」 「不要讓任何人碰觸妳的私密部位。」 這些話,我們從小聽到大,在成為父母之後,也成為我們教導孩子的話語。 而經過上次女兒Elora問我:「為什麼老師說不能親親?」的事件(若不清楚這個故事,可以 +按此+...
![身為母親最難的課題之一 [ PART 1 ]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fdf02c_3bb417f1c72640f1b73cf4fa1d358915~mv2.png/v1/fill/w_444,h_250,fp_0.50_0.50,q_35,blur_30,enc_avif,quality_auto/fdf02c_3bb417f1c72640f1b73cf4fa1d358915~mv2.webp)
![身為母親最難的課題之一 [ PART 1 ]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fdf02c_3bb417f1c72640f1b73cf4fa1d358915~mv2.png/v1/fill/w_670,h_377,fp_0.50_0.50,q_95,enc_avif,quality_auto/fdf02c_3bb417f1c72640f1b73cf4fa1d358915~mv2.webp)
身為母親最難的課題之一 [ PART 1 ]
前幾天,在放學回家的路上,Elora 突然問我:「媽咪,為什麼老師說不能親親?」
我一時沒反應過來,愣了一下,問她:「什麼意思?不能親親?」
她接著說:「我跟老師說 “I love you”,想要親老師,可是老師說不可以親親。」
她抬起頭看著我,眼裡充滿疑惑地問我:「為什麼


我的育兒挑戰之一:想要自由
「想要自由」是我育兒之路的挑戰之一。
但,在家裡關了三個月,足不出戶,24小時與新生兒相處,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,沒有睡飽喘息的餘地;
在我渴望逃離孩子的責任,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氣時,我體悟到了屬於「母親的自由」。


成為母親,從來不是讓女人失去自己的原因
許多女人認為,當她們成為母親後,便失去自己與自由。
但事實上,孩子並沒有讓她們迷失,而是放大了她們早已忽略自己的模式,成為「遠離自己」的催化劑。


真正影響孩子的,不是教養方式,而是你如何愛與對待自己
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,要先問的不是選擇哪種教養方式,而是你有多愛自己,有多聆聽內心的聲音?


原來,這樣可以幫助我女兒度過分離焦慮!
如果減緩孩子「分離焦慮」的方式,除了安撫,還有同時教導他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待「分離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