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活中,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
- Grace Ko
- Jun 6
- 3 min read

「我不喜歡這個。」
「我不想要那個。」
「我覺得這樣不好。」
當我們面對選擇,或者當生活邀請我們去看見一些新的事物時,很常,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會是比較負面的念頭。
雖然這些都是很真實的感受,它們能幫助我們覺察「什麼不適合我」,是一種自然的敏銳,但如果我們的注意力長期停留在「我不想要什麼」,能量場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收縮,很容易形成生活裡的限制。
九月,Elora 就要上新的幼稚園了。
一開始幫她找學校時,我心裡有很多想法:
「我不要太嚴格的學校。」
「我不要有太多規矩的學校。」
「我不要一個會限制她自由的環境。」
雖然我希望「找到適合她的學校」,但當時我的內在其實更聚焦在「要避免什麼」。
我的頻率,帶著一層擔心:雖然知道自己想找什麼樣的學校,思緒確更停留在「擔心她被限制」、「擔心她被套入不符合她特質的框架中」。
直到有一天,我突然意識到,這樣的思維狀態,並不是我希望自己處於的頻率。而且越是這樣想,越覺得找不到適合的學校。
於是我開始從「我不要什麼」,轉向去感受:
我希望她能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展開?
這個學習空間,如何支持她的特質?
什麼樣的老師、什麼樣的氛圍,能真正滋養她的靈魂?
當我這樣轉換想法,我的頻率也不同了。
而這次 Elora 即將入學的新學校,也有一個很特別的過程,某種程度上,這間學校算是「我顯化來的」。
之前我對學校有一些「渴望的條件」,但心裡覺得有幾個條件是不太可能實現的,我也沒有很執著一定要如何,所以在今年 2 月時,先讓她去家附近的一間幼兒園。不過心裡總覺得那個空間太小,很希望Elora 能在更大一點的環境裡學習。
但對我來說,離家近也很重要,所以也告訴自己「算了,沒關係」。
沒想到,2 月中,這間新的學校出現了。
我完全沒有預期,也沒有主動搜尋,因為畢竟我才剛送Elora到新學校,也認為未來3年多她應該都會在那裡。
當那所新學校出現在我眼前時,我心裡甚至沒有覺得「它會符合我的條件」,只是有一個聲音告訴我:「去看看吧。」
雖然它有一點超出我原本希望的距離,環境看起來也不是我心裡想像的樣子,但我還是去了。
沒想到在參觀時,老師告訴我:未來他們不會在這個校區,他們即將搬遷到一個近 1000 坪、有草坪的新校區。而且最不可思議的是,就在我家附近,我們走路就能到!!
讓我覺得最神奇的是,我最希望的是Elora可以在一個有草坪的學校,而且要離家很近,不過我覺得那只是一個我的「夢想」。在台北市區,怎麼可能有?結果就在完全無預期中,這樣的學校就出現了!
不過我當了媽媽後,很容易會為孩子想很多。即使找到了適合的學校,心裡也會忍不住想:
「這個校風會適合她嗎?」
但我知道,我的焦點要放在「看見」 Elora:
在一個可以自在探索、充滿好奇心的空間,
有老師欣賞她的特質,給她溫柔引導與支持,
在一個可以自由發問、自由嘗試、不需要迎合標準答案的環境,
她的靈魂特質能夠自然展開,被支持、被愛、被看見的地方。
當我專注在這些上面時,反而不會那麼執著於「這間學校會是怎麼樣」。
因為我知道,就算它之後不適合,當我專注在讓我感到順流和擴展的頻率上,最適合的場域,會自然出現。
我們常常很清楚知道自己「不要什麼」。
但在知道「不要什麼」之後,是不是也能清楚地知道,我真正渴望創造的是什麼?
當我們的焦點改變,能量場也會改變,原本看不見的,會變得可見。更適合我們的選擇,也會自然出現。
你現在的生命裡,有沒有某件事,也讓你發現自己比較常想到「不要什麼」?
也許可以換個角度,問問自己:
「那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」
當我們這樣問時,我們的頻率會開始調準,能量場也會慢慢改變 。
Comments